您的位置  > 互联网

印度2021航展上“光辉”MKI模型机将在2025年试飞

今年2月23日在班加罗尔举行的“印度-2021航展”上,“光辉”MKI模型飞机配备了拥有780个发射/接收(T/R)组件的Uttam MKI有源相控阵雷达。

据印度IDRW军事网站5月14日报道,“印度电子和雷达发展局”已启动新的招标,该机构开发的两架较大的印度制造的Uttam AESA机载火控雷达预生产。 两种雷达的主天线由992个发射/接收(T/R)模块组成。 零部件数量比此前在“印度-2021航展”上展示的MKI型略多。 新雷达拟用在“光辉”MKII战斗机上,正在进行测试,“光辉”MKII战斗机要到2025年才会首飞。

新型Uttam雷达天线长644.81毫米,厚231.83毫米,T/R组件阵列长462毫米,宽328.14毫米,厚234.33毫米。 这个尺寸属于中小型相控阵雷达,只有992个元件,说明其集成能力也一般。 与“枭龙”Block III战斗机上安装的KLJ-7A有源相控阵还有很大差距。 而且KLJ-7A雷达是三面阵,而Uttam MK II只有主天线,性能差距进一步拉大。 然而,印度在制造(组装)AESA 雷达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技术进步。

目前,除印度空军购买的“阵风”战斗机外,包括Su-30MKI在内的其他战斗机型号均未配备有源相控阵。 空军的MiG-29UPG和“幻影2000”,海军的MiG-29K/KUB(教练机)仍在使用无源相控阵和多普勒雷达,整体性能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但在导弹空战时代,对雷达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能够在100公里的距离进行精确探测。 而跟踪敌机,然后发射70公里外的中程拦截导弹击落敌机,才是各大国空军所追求的。

目前,空战能力成熟的国家拥有预警机、电子战和战斗机的组合,可以更轻松地做到这一点。 但在其他国家,比如印度空军,预警机的数量可能太少,大部分战斗机都用于空战。 你必须依靠自己的雷达一直扫描和跟踪/锁定空域,这需要雷达更先进。

在真实“暗室”中测试的“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天线直径近1米,整个雷达系统重约1吨。 是Su-30MKI雷达但是性能不行! 80公里处无法区分米格21比斯和“枭龙”,这也导致了2019年2月巴印空战中,印军米格21偷鸡不成蚀把米米! 滞后的雷达性能在空战中非常不利。

正是因为战机被击落,印度才觉得有必要提高机载雷达的性能。 那么新开发的Uttam雷达怎么样呢?

图为有源相控阵雷达的T/R组件。 它比硬币略大,但这么小的一个元件却包含了电子行业的所有高科技,包括电阻、电容、电感。 、滤波器、功率放大器、二极管/晶体管……等零部件、辅助芯片组以及制造半导体所需的砷化镓(第二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都需要高质量才能制造拥有成熟的电子工业支持。

我们只有元件和半导体材料的制造能力。 这只是基础。 我们还需要掌握先进雷达电磁理论的积累,因为雷达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如何控制它的频段、工作频率、发射功率是非常困难的。 到目前为止,美国、俄罗斯和我国对雷达的基础理论掌握得比较好。 然而,只有美国和我国能够将该理论应用到雷达上,进而制造出实物。 俄罗斯电子工业落后。 无法制造先进的元件和半导体材料,也没有先进的机载有源相控阵。

Uttam MKⅡ雷达天线外表看起来不错,但技术是否稳定又是另一回事了。

有源相控阵的开发在印度变得既简单又复杂。 说复杂是因为印度的电子工业还落后于俄罗斯,根本没有深入的理论研究。 谁听说过印度的高绩效? 雷达? 另外,印度电子工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没有最基本的电子元件制造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研制有源相控阵雷达几乎是不可能的。

简单来说:只要印度肯花钱,很多世界顶尖的雷达研究机构都会设计,而且印度还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制造雷达所需的零部件和半导体材料,组装起来就好。 自己从零开始开发就容易多了,但问题是,这样的“外包技术”开发出来的雷达性能到底有多好呢?

对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正在组装的Su-30MKI战斗级,印度打算用Uttam MKII取代“雪豹E”雷达,以提高其战斗力。 但印度的军工能力显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

总之,乌塔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研制对于印度航空工业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当然,能否继续下去还有待观察,但以虎头蛇尾甚至狼狈收场是印度军工的一贯作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