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互联网

2018考研:数学三、前期、怎么正确打基础?

虽然我学的是数学3,但是我觉得这篇实证文章对于排名第一或者第二的同学也同样适用。 其实,本质的学习方法都是共通的。

【文章目录】

1.我的基础

2.前期——如何正确打基础

3.期中——如何有效运用真题

4.后期-模拟测试训练方法

5. 培养计算能力——你真的粗心吗?

6、考场实践经验

考研前、考中、考后的时间我都规划的不是很清楚。 首先,我记得不太清楚了。 其次,没有必要。 我从来没有为每一天制定精确的计划。 考研本身是不严谨的。 一般来说,只需跟踪进度即可。

1.我的基础

如果你想了解大四或大四的数学基础,参考她的高考成绩会更有意义。 我想每个人都知道大学期末考试。

我是浙江考生,高考数学122分。 那年全省数学平均分在82分左右。所以我的基础不能说很好,但也不算差。

我本科就读于东华大学。 我本科专业是高分子材料,然后是金融。 我在大学里学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但成绩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各个学校试卷的难度和评分的松紧程度差别很大。

2.前期——如何正确打基础

现在数学考研,基础绝对是重中之重。 就拿今年的真题来说,试卷中的大部分题目都是基础题。 对于平时注重基础的学生,只给分,但对于志存高远、志向低的学生,却整天花时间;对于盲目答题、不懂得总结的学生,无非是事提出建议。

这里的基础包括两点,一是对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点和经典题型的掌握,二是计算能力。 几个月内能快速提高的就是前者,我也会重点关注。 至于计算能力的培养,我稍后再说。

(一)参考书

我只是用了一本完整的数学书来打基础。 注意,这是我和朱旺达一起学习天道考研数学在线课程的唯一一门。 在线课程配有基础教材和练习。

李正元的复习书,我觉得对于想考140+考试的人来说,打基础已经足够了。 不要谈论哪位老师的台词写得更好,哪位老师的高等数学更好。 他们只是云。 你必须仔细、彻底地研究它。 这是王道。 我没有用过其他的完整书,评价也不好,但我认为你可以购买任何流行的完整书。 都是名师,读一本书就可以了。

如果你学过数学,那么我推荐这个方法。 如果你的基础真的很差,而且你本科阶段从未上过数学课,那么我建议你从上在线课程开始。 在线课程老师将带您浏览教材,内容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统计学。 每一章对应的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每年的出题方法都提到了,但你适合吗? 适合看,但是前辈不知道,别说视频没用把我打死。 这种说法并不客观。 我跟朱旺达的全科数学课学习。 我是在天道考研上买了他的网课。 如果你想多练习题,也可以买朱旺达的书。

但不管你的基础如何,我还是不建议看教材,因为教材是针对大学教学的。 从备考考研的角度来看,全书和网络课程相对更有针对性。 建议购买最新版本的在线课程。 没必要省几百块钱去买盗版。 。

有的同学问我,有些理论的原理光看全书都看不懂怎么办? 高年级学生白天把题目写下来,晚上回到宿舍就用手机百度。 大佬给出的分析其实比课本上的更容易理解。

(二)时间分配及具体学习方法

我在基础阶段的核心观点是:一本好书读多次总是比买了很多书却只读一遍要好。

第一次

从四月到六月,每天早上9点到11点,我听一章网课,做一章习题,整个下午都在看书。 第一次读整本书是非常痛苦的。 请注意,正是这种痛苦会让你放弃考试。 你真的很无助,对自己的智商产生了各种怀疑,所以在开始之前,你要有被蹂躏的心理准备。

为什么会痛? 有两点。 第一,知识点记不住; 第二,即使记住了,也解不了题。 那么同学们就会问,学长是怎么克服的呢?

答案不是克服它,而是投降。 第一关本来就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如果你第一次就能轻松完成,那么请出去左转到宝岩。

我认为第一次写整本书的时间控制在三个月内比较合理。 而且没有必要制定每天要做多少任务的计划,因为你无法预测它。 书里有几个部分比较简单,一个下午大概能写十页左右。 但有些部分很难,我一天只能做两三页。 这是正常的,糟糕的一天不会阻止你追逐梦想。

我是这样做的:我先把这一章的知识点看完,脑子里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把答案掩盖起来,做书上的例题。 我通常做不到,但我会想一会儿,然后看答案。 您无法理解某些问题的答案,但这没关系。 只要花时间回答它们,直到你清楚地理解它们,然后在草稿纸上再做一遍。 这样,你就会被认为“做”了这道题。 但仅仅做了它还远远没有掌握它。

第二次

七月到八月,有了第一关的基础,第二关的场景显然更加熟悉了,但很多题还是没有思路,即使有思路,还是会出错。 这其实是我技术不够熟练造成的。 我带着焦虑和梦想第二次完成了它。

说实话,看了两遍,我对数学还是一窍不通。 当我看到新的问题时,我仍然感到恐慌。 我脑子里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体系。 我想了很久,我意识到一个问题。 事实上,我只挖掘出了这本书不到50%的价值。 我是继续挖这口井,还是另找一块地去挖新的井呢? 我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想法。 大家都明白。

所以我还是不敢放下这本秘籍去做新的练习。

顺便说一句,第二遍看全书是我考研期间最痛苦的阶段。 你怎么说? 因为第一次考的时候就知道从0到1很难,解不了题也是情理之中。 我原谅自己基础差、理解力低。 但第二遍是在第一遍的基础上,但现在很多题还是没有头绪,计算错误还很多。 我一时间陷入了迷茫。 我失眠了,也吃不下东西。 我很害怕自己真的不适合考研。 我的智商可能偏重参与和当炮灰。 我又听了朱旺达的数学课。 这次重点讲了比较难的章节、做题思路、题型分析。 考研数学是离不开它的。 题型相同,但题数发生了变化。 ,所以一定要掌握该题型的分析思维。

旁观者很清楚,但当局却很困惑。 这个阶段我也经历过精神崩溃,因为无效的焦虑而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在回答问题上。 鸡汤就不多说了。 希望大家在这个阶段能够努力克服不必要的焦虑。 即使无法克服,也不要随意放弃考试。 这对你来说很难,对其他人来说也很难。 自古以来,凡是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经历过一段痛苦的历程的。

第三次

8月份回校后,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把书上的所有知识点以题目的形式摘录成一本小书。 以后我不再用厚书复习,而是直接看小书。 ,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来回忆知识点,记不住就翻书。

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方法很神奇。 它有什么了不起的?

因为我们直接看整本书的时候感觉很舒服。 我们不需要想太多。 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都是我们默认已经掌握的。 这其实是非常具有欺骗性的。 你可能不信,那你不妨先把一章里的知识点看完,然后合上书,拿出一张白纸,把你认为自己记住了的知识点全部写下来,看看你记住了多少。可以写。 我试过了,就像便秘一样不舒服。

小笔记本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不断思考。 人一旦思考,就很有可能取得进步。 复习了两三遍,整本书的知识点感觉都已经刻在脑子里了。 当我看到一道题时,与其相关的知识点很容易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解决问题的速度大大提高。 此外,在此期间,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答。 全书附有练习册。 那段时间我选了一些题来做,但由于时间问题,我没有全部做完。

总结——不要走极端

这样做了三遍,数学基础可以说是相当扎实了。 但要注意! 你离你的目标还很远。 别以为读了三遍书,就能打败天下所有无敌的对手。 是不可能的。 你能解决新的难题吗? 你做得够快吗? 如果速度快的话,准确率就高吗? 事实上,现阶段你根本做不到。

“全书读三遍=考试得高分”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更何况不同的人做完这三遍之后会有不同的理解。 就算你是一个150分的年轻人,如果单凭这本书参加今年的考研,恐怕也不够考90分。没办法,考研的性质和地位整本书都在这里,这只是一本基础书。

所以,你得往下看。

3.期中——如何有效运用真题

请记住,真题是最宝贵的资源,为什么? 因为出这些真题的老师和今年的三命题数学组是同一个组的。 即使他们不是原来的团队,但他们仍然有联系。 “以史为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的兴衰。” 如果你连这些现实问题都不关注,你还想关注什么?

(一)参考书

我买了两本真题分析书,京东或者当当网都可以买到,包括1987年到2018年的真题试卷。李正元的书的好处是详细,分析比较详细还有更多的解法,而且会增加很多顶尖真题,但是只有近15年的真题。用两本书的好处是可以拓宽解题思路,积累更多解题方法。

(2)时间和任务分配

9月到10月,一天就足够做一年的真题了。 我每天早上三个小时内完成它们。 事实上,我通常不需要。 做完后,我会校对、更正、摘录错误的问题。

(3) 试卷错误

我重点说一下我的错题本:它的价值在于把我不懂的东西摘录下来。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我和我不明白。 解释一下,首先,它们必须是你自己的盲点,而不是别人的盲点。 其次,一定是颠覆你知识、让你看完答案咬牙切齿的问题。 挑选出这些人,仔细地了解他们并经常审查他们。 这就是所谓的渐进式学习法!

以我错题本为例(内容不重要)。 左边是问题的缩写版,右边是答案的缩写版。 无需抄写完整的问题和答案。 所有的笔记本本质上都是为了方便学习和复习。 这不是装饰品。 你写得更快或更差并不重要。

很多经验帖都说真题要做两三遍,但我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只要你像我一样把不懂的点都挑出来,下次复习的时候,看左边题目的简写版,覆盖右边的答案,然后算一下草稿纸,写完这一页再看右边的答案分析。 ,如果又错了,标记一下,稍后再回去重做。

这种学习真题的方法其实更有针对性,更适合短时间内提高效率。 第一次就能答对的题,重复做确实没有什么意义。

(四)常见问题解答思路总结(重点)

我刚才说真卷是最宝贵的资源,因为从往年来看,有些题型真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考,而出试卷的老师的创新精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 。

所以,这就需要你对常见问题做好总结。 这篇总结笔记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指导你的解题思路,让你在解题时能够有条不紊。 从长远来看,培养这种思维无疑会质的提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我自己的笔记为例,这里总结一下常数项级数收敛性的判定。 同学们可以参考这篇笔记自行总结。

4.后期-模拟题的训练方法

很多同学问要不要做模拟题? 这个问题其实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你的目标学校难度不是很大,数学考110分就够了,那么你就不需要看下面的内容了。 全书加上真题就够了。 如果你的目标学校很难,比如我考的浙江大学金融硕士。 参考去年的情况,数学的目标分数至少要定在135分,才不会掉队。 那么模拟题就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使用哪些模拟题?

我做了大约80套模拟题。 从10月份开始一直到考研,我每天早上都会留一套。

(3)时间和任务分配

从10月到12月,每天早上都有一套模拟题,这是无与伦比的,因为数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经验。 时间方面,需要保持在3小时以内,模拟过程中尽量不要上厕所,与正式考试保持一致。

因为模拟卷比真卷难,所以我通常会花很长时间批改和整理。 这就导致我早上6点就起床,一般是7点到10点之间把试卷做完,然后再修改、整理。 错误的问题。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复习一下知识书和真题、错题书。

(4) 错误的题本

如果模拟题出错,可以参考题本摘录,检查是否有遗漏。 只是模拟题不需要挑得那么仔细,可以适当放弃一些奇怪的题。

5. 培养计算能力——你真的粗心吗?

真的不是,所有的粗心本质上都是因为缺乏技巧。 想想看,你一年级的时候,乘法口诀表都背不下来,连4×5都算不准。 你告诉你妈妈你太粗心了。 在六年级的时候,你实际上可以又好又快地计算 14×15。 为什么? 因为你练了五年乘法口诀表,已经倒背如流了,再也不能算错4×5了。

其实,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考研数学。 如果你的计算能力达不到标准,那是因为你计算得还不够。 刚读完全书的时候,我总是把一些我认为“粗心”的题算错了。 直到我做完几十套模拟论文,所谓的低级错误越来越少,我才突然意识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秘诀就是熟悉。

相信我,没有捷径,只要多练习。

6、考场实践经验

(一)做题顺序

我的命令是直接从头到尾做。 对于大题,有的同学可能会先做线生成或者概率论,问题不大,但是要注意养成固定的习惯。 您不能今天做一个订单,明天做另一个订单。

(二)考场体验

去年考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我花了30分钟,一直到第17题一切都很顺利,我觉得这是一张非常好的试卷。 但从第18题开始,画风突然转变,计算量急剧增加。 说实话,我以前从未见过这种类型的试卷,有点措手不及。 那时,我每次抬头一看时钟,就过去了差不多半个小时。 高等数学和线代数这两项计算需要大量的计算。 我开始对最后一道高数题毫无头绪。 完成线生成和概率论后,我又回到了这个问题。 只剩下15分钟了。 幸好我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终于很快就完成了。 我没时间检查,论文几乎一做完就交了。 考试结束后我非常紧张。

(三)一些建议

其实去年的特点就是前后难度差距特别明显。 这种突然的变化,要求考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很多学生后来精神崩溃,在一次计算中出现了错误。 所以,在考场上一定要调整心态。 不要为了一个你已经思考了五分钟但不知道的问题而努力学习。 先做最后的简单题,然后回去有时间继续答。 天道考研朱旺达的网络课程主要是学习老师的解题思路。 数学考研的题目量比较大。 如果速度不快的话,很多人最后都做不完,时间就到了。 我们听网络课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 大多数人已经很久没有学过考研数学了,基本都忘记了。 所以还是有必要上一下网课的,而且价格确实不高,几百块钱,还是值得的。 天道考研还有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每个月都有作业复习,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答题的准确性,还是蛮不错的。

路很简单,知易行难。 当实在无法忍受时,可以尝试自我暗示、深呼吸等方法来缓解紧张情绪。 比如,在考场上,我常常暗示自己:“我为别人难,所以不必怕困难;我为别人容易,所以不要大意。”

如果你对考研的学校或专业还是一无所知,比如对学校或专业不清楚,找不到参考书、申请比例、复试分数,可以到天道考研颜老师咨询。 你也可以问严老师。 获取优惠券并节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