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互联网

炒“熟”了的云如何让1%影响99%?

笔者参加2013年惠普创新技术研讨会时,确实听说绿色环保这个话题在IT行业似乎有些过时,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虽然云计算的初衷之一是解决能源消耗问题,但如今似乎充斥着各种技术进步的宣传,以至于有些人已经开始忘记能源的重要初衷。节约和减排。

当然,企业发展不仅要增强竞争力,还要在低碳经济中生存,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安全和移动等大趋势等新的IT形态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科技提升企业。 效率,并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这其实不是惠普能够回答的问题,但今天我们看到了惠普的态度。 毕竟中国有句古话:态度决定一切!

1%如何影响99%的“熟”云?

没有人愿意去八卦云计算概念的初衷,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云计算确实已经流行起来并流行起来。 正如惠普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集团总经理叶健先生所言:“虽然云计算已被炒作多年,但机会依然存在。一方面, “另一方面,各种形式的云计算模式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也在发生新的变化。”许多企业正在转向公有云,并与原有的私有云一起构建新的云,因此,惠普也适时推出了混合云服务——Cloud。

▲惠普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集团总经理叶健

从IDC的研究数据来看,无论是私有云还是公有云采购量每年都以30%到50%的速度增长。 IDC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助理副总裁吴连峰认为,未来仍将保持这一增速。 随着云技术的应用,简单的节能却衍生出了更多值得企业思考和探索的内容和应用。 一方面,整合大量分散的服务器,本身就是巨大的节约,就像惠普2010年将全球80多个数据中心整合为6个,原计划完成的20%减排5年内实现的目标仅用了3年时间。 另一方面,从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来看,与过去相比可以说是绝对量的增加,对电力消耗的需求也无疑在增加。 采用云技术后,无论是单位效率还是单位产量,能耗都比没有云计算技术时低很多。 此外,吴连峰还认为,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在减少企业总投资的同时,可以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虽然看起来IT节能减排可能只是绿色环保或微观环境的一部分,但其带动作用绝对不小。

数据曾显示,整个IT行业消耗的能源总量约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1%。 虽然看起来确实很微观,但这1%已经开始影响甚至改变剩下的99%。 叶健告诉笔者,已经有用户使用惠普的UC&C(统一通信和协作产品)来减少公司出差,这直接减少了员工乘坐飞机所需的能源和碳排放。 在欧盟等地区,节省的费用是显而易见的。

事实上,绿色IT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炒作,而是对可持续发展方向的不断研究。 正当云计算逐渐被企业所接受的同时,可以说也导致了很多过去无法支持的应用。 企业愿意接受和探索更多的申请形式。

大数据变身浩克是否也需要涂上“绿漆”?

在大家还很难定义大数据、清晰解释大数据的真正价值的时候,谈论大数据如何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就显得有些唐突了。 然而云计算的存在确实让大数据更加普及。 “绿色应用”正在我们身边发生。 惠普亚太及日本地区技术咨询销售总监兼负责人欧斯勤先生认为,惠普从2011年开始倡导的ESM(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管理)需要建立一个标准体系,而这个标准来自于大量的数据量。 很多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在我们周围,但我们过去没有充分利用它。

▲惠普公司董事兼亚太及日本技术咨询销售主管欧斯勤

换句话说,今天的大数据可以轻松地将能源消耗转化为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电力”,进而转化为碳排放。 过去是因为没有能力和技术来帮助企业做出判断。 今天,因为云计算的实施,很多功能都可以实现。 欧斯勤先生告诉笔者,在一些案例中我们看到基于云平台的BMS(建筑管理系统)中采集了城市建筑的能耗数据,这为分析用电提供了大量真实的数据依据。城市建筑消耗。

但这并不是大数据的全部,国际知名快递企业对大数据的探索已经到了货币化的阶段。 UPS利用传感器数据分析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在安全范围内适当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每年可减少超过千万美元的车辆维护成本。 同样在硅谷,一家公司通过分析天气、用电量、电价波动等综合因素组成的大数据,发现酒店能源消耗的高峰和平峰,并利用平峰时段的电价,储存它们以供高峰时段使用。 这表明这个看似简单的应用已经为两家洲际酒店节省了20%至30%的能源消耗。

编者按:绿色IT应从高耗能企业做起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区首席运营官王超曾表示,目前全球70%的资源消耗来自于30%的企业,而这30%是大型和超大型企业。 如何通过改变这一小部分企业来影响更多的企业,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艰巨的任务。 无论是企业商业模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还是IT在企业中的角色从幕后到前台的转变,节能减排都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责任。 正如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所言,企业在处理社会需求和问题时,不仅创造经济价值,也为社会创造价值。 企业必须将公司成就与社会进步重新联系起来。

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支持客户的绿色转型,我们都看到了惠普在做的事情。 虽然一家公司所能产生的影响力有限,但我们看到了惠普的坚持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