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互联网

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导致中国落后的转折点在哪里?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莱布尼茨是最早接触中国文化的欧洲人之一。 他最初接触中国文化是从一些去中国传教的神父那里得到的。 他应该是从马可·波罗掀起的东方热潮中接触到中国文化的。 在留下的影响中,我还了解了中国文化。 而且,他是少数最早接触中国《易经》和八卦体系的外国人之一。 在他眼里,中国的《周易》和八卦体系简直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二元体系”。

他甚至说:中国的《易经》有世界上最严格、最完美的逻辑。 它是一个标准的“二元系统”,其中“阴”和“阳”相对,使其成为最完美的语言。 很多人甚至认为:“如果康熙皇帝采纳莱布尼茨的建议,在中国建立科学院,那么中国离实现工业革命就不远了”。 不过,在当时的那个朝代,即使中国建立了科学院,对中国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建立科学院对于清朝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由于意识形态的束缚,人们对科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对自己国家的科学技术了解不够。 他们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接受外国的科学文化呢? 也正是因为国家的科学技术不完善,所以可用的科技人才没有那么多。

可以说,如果当时中国设立科学院,可能会引起上层知识分子的反对,这对于康熙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话题转向莱布尼茨。 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被委以前往巴黎进行外交谈判的重任。 然而这次外交使团失败了,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法国皇家科学院的惠更斯。 从此,莱布尼茨开始研究数学,后来发表了微积分方面的著作。 相关学术研究。 莱布尼茨也在法国名声大噪,赢得了许多科学人士的青睐。

莱布尼茨对科学有着极大的热情。 他想让全世界的人们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他希望自己能为科学知识的传播做出贡献,将现有的科学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为了完成自己的夙愿,莱布尼茨随后于1700年在柏林建立了柏林科学院并担任院长。 1747年,莱布尼茨前往俄罗斯,拜访沙皇彼得,并成功说服沙皇建立彼得堡科学院。

彼得大帝死后,他的王后叶卡捷琳娜继承了王位。 在她的管理下,彼得堡科学院发展良好,聘请了全国各地的知名科学家。 新安娜王后即位后,彼得堡科学院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不久之后,科学院衰落,大批科学家被驱逐出俄罗斯。

莱布尼茨此时明白了:要传播和发展科学,他自己的力量很弱,所以他需要一个团队和他一起做这件事。 但他没有考虑到,如果没有经济支持和良好的学术环境,即使前期成立了科学院,后期也很难维持科学院的运行。 此时,柏林科学院的运转已经举步维艰。 直到18世纪才逐渐稳定下来。

在腓特烈大帝的支持下,他们邀请了来自法国的国际知名科学家莫珀担任柏林科学院院长,负责柏林科学院的科学研究。 一年后,数学家欧拉被邀请。 然而,要建立一个好的科学院,光有科学院院士和硕士还不够。 它还应该得到开明君主的支持。 要发展科学,到时候国家的君主就需要能够建立一个以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目的的国家机制。

这里,还有一位数学家欧拉,他的发展并不那么顺利。 在柏林科学院工作后期,由于与伏尔泰的关系僵化且不好,经常受到伏尔泰的言语嘲笑。 由于欧拉比较迟钝,腓特烈大帝请他帮自己建造水槽。 这种羞辱他的方式,足以表明腓特烈大帝对欧拉的不满。

后来,欧拉发现柏林没有他施展才华的地方,也没有得到君主的赏识。 最终,他不得不返回彼得堡。

在英国,英国科学家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不仅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推动,也得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由于社会背景不同,英国资本家尤其渴望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新技术。 在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它需要专业人员来研究和传播。 工业革命给英国资本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这些热爱研究的科学家也得到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最终,即使莱布尼茨成功说服康熙皇帝在中国建立科学院,这对科学院、莱布尼茨和康熙皇帝来说都是高估的。 科学虽然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科学再好也发挥不了大的作用。 那时的中国就缺少这些东西。

在中国有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认为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系统来自于中国的八卦,但这早已被证明是一个神话。 现代社会,只有拥有人才、尊重人才,科学灵感才能源源不断地涌出。 一个国家如果连人才都不懂得尊重,那么它的科学发展就会缓慢。 莱布尼茨作为外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国情。 他仅凭一腔热情劝说康熙皇帝,自然无法得偿所愿。

参考:

《莱布尼茨:跨越时空与大师相遇》、《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