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互联网

P型半导体的界面物理特性(MOS)结构的能带图

1.平带状态(平带)

对于P型半导体,栅电极不加偏压时理想MOS结构的能带图如下所示:

图1.1 平带态MOS结构

理想MOS结构状态:

(a)绝缘层的电阻为无穷大;

(b) 电荷仅存在于金属和半导体中;

(c) 金属和半导体的功函数相等。

可以推论:

(1.1)

是金属的功函数,

是半导体的电子亲和势,

是半导体的带隙宽度,

它是半导体本体中本征能级和费米能级之间的电势差。

是金属和氧化物层之间的势垒高度。

是氧化物层的电子亲和势。 半导体中费米能级的位置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1.2)

在,

代表本征费米能级的位置,

是内在浓度,

为空穴浓度,可以假设

硅掺杂浓度(

)平等的。

2. 反转状态 ( )

在MOS结构中,对金属电极施加正偏压,能带弯曲变大:

图1.2 工作在反转状态的MOS结构

只要氧化物界面附近的半导体费米能级保持接近本征能级,电子浓度就会很小。 这种情况称为弱反转。 当施加到金属电极的正向偏压足够大,使得氧化物-半导体界面处的电子浓度超过半导体体中的多浓度时,这种情况称为强反转。

2. MOS表面电荷分析(MOS)

当栅极正偏压时,MOS结构中的电位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2.1 工作在反转状态的MOS结构电位分布

根据高斯定理,半导体中单位面积的总空间电荷(

)和半导体的表面电场强度(

)有关的

(2.1)

半导体表面的电场强度可以通过表面电势(

) 结合式(2.1),可得

(2.2)

掺杂浓度为

对于P型半导体,半导体内的总电荷如下图所示。 在此掺杂浓度下,费米能级距价带顶部 0.206 eV。

图2.2 MOS结构中单位面积的总电荷

当表面电势为零时,在平带条件下,半导体内的总电荷为零。

(a)当表面电位为负时,相当于对MOS结构的金属电极施加负偏压,电荷迅速增加,形成带正电的积累层。 此时的表达式为:

(2.3)

(b)当对金属电极施加小的正偏压时,表面电位为小的正值并且电荷缓慢增加。 只要表面电势(

) 小于身体电位 (

),表面的本征能级不会越过费米能级,氧化层下方的半导体中会形成耗尽层,表面仍保持P型。 此时的表达式为:

(2.4)

(c) 随着栅电极上的偏置电压增加,半导体中的能带曲率也增加,直到表面的本征能级穿过费米能级。 此时,表面的电子密度开始超过空穴密度,进入弱反转模式。 此时的表达式为:

(2.5)

(d)当栅电极上的正向偏置电压很大时,半导体表面的能带弯曲导致表面电位大于体电位的两倍以上,进入强反转状态,产生大量的可移动电荷,可用于电力结构中形成通道。

(2.6)

反转状态下的电荷、电场和电势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2.3 MOS结构的电荷、电场和电位分布

反型层电荷

被限制在表面的一小块区域,而耗尽层电荷则延伸到半导体的更深处。 施加到MOS金属电极的偏压由氧化物层和半导体共享。 由于杂质分布均匀,半导体内的电场强度随距离线性变化。 一旦MOS结构进入强反转工作区,由于氧化层-半导体界面处的反转层电荷增加,增加的栅极电压全部落在栅极氧化物上。 因此,进入强反转模式后,半导体中的耗尽层宽度保持不变。

3. 阈值电压( )

当对P型衬底的MOS结构的金属电极施加正偏压时,首先产生耗尽区。 只有当正偏压足够大才能将能带弯曲到表面电势(

)和身体潜力(

)等于形成反温层。 在此偏置电压下,MOS结构工作在如图2.2所示的弱反型区,反型层载流子浓度较低。 此时,由于弱反型区载流子浓度太低,功率沟道中没有明显的电流通过。 一旦MOS结构进入强反转工作区,反转层中的载流子密度足够大,足以允许导电电流流过功率沟道。

如图2.3所示,氧化层和半导体共享施加到MOS结构的金属电极上的电压,利用半导体中的表面电位(

),则有

(3.1)

在,

是氧化层共享的电压。 该电压与半导体中的总电荷有关(

) 有关的

(3.2)

在,

是氧化层的特征电容,阈值电压(

,)定义为器件进入强反转工作区时施加在金属电极上的电压。 如图2.2所示,当半导体表面进入强反型模式时,表面电势(

)等于身体电位的两倍(

).用该值代替式(3.1)中的值,并与式(3.2)中给出的氧化层上的电压相结合,则有

(3.3)

结合上式,结合表面电位等于体电位两倍,由式(2.6)可得强反型态半导体中单位面积的总电荷,从而有

(3.4)

身体潜力

与半导体掺杂浓度的关系可用式(1.2)表示,故有

(3.5)

上式中,对于功率结构,第一项通常主导阈值电压。将公式替换为氧化层的特征电容后,其阈值电压可改写为

(3.6)

可以看出,阈值电压随着氧化层的厚度线性增加,并且随着半导体掺杂浓度的均方根近似线性增加。

4、理想MIS电容曲线(Ideal MIS)

在图2.3(b)中,为了保持系统电中性,需要

(4.1)

在,

表示金属单位面积的电荷,

表示半导体表面靠近反型层的区域单位面积的电子电荷,

表示耗尽区的宽度

空间电荷区域中每单位面积的电离受主电荷,以及

它代表半导体单位面积的总电荷。 对泊松方程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积分得到的电场和电势分布如图2.3(c)和(d)所示。

《半导体器件物理》书中的绝缘体相当于《功率半导体器件基础》书中的氧化层:

(4.2)

(4.2) 等价于 (3.1),其中

为绝缘体上的电压,可用下式表示:

(4.3)

(4.3)等价于(3.2)。

总系统电容 C 是绝缘体电容(

)和半导体耗尽层电容(

) 串联起来:

(4.4)

(4.5)

对于给定的绝缘层厚度 d,

的值是恒定的并且对应于系统的最大电容。然而,半导体电容器

不仅取决于偏置电压(或

),它也随着测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图 4.1 显示了在不同频率和电压扫描下测得的 CV 曲线的显着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反模式区域,尤其是强反模式区域。 图4.1还显示了不同区域相应的表面电势。对于理想的MIS电容器(以及较差的电抗功能),平带状态发生在V=0时,即

= 0。耗尽区对应的表面电势范围为

=0 至

(相当于身体电位

).弱原型开始于

,强原型开始于

= 2

.最小低频电容

出现在这两点之间。

图4.1 MIS CV曲线,相对于p型半导体施加到金属的电压

(a)低频曲线; (b) 中频曲线; (c) 高频曲线; (d) 高频和快速电压变化(深耗尽曲线),假设平带电压为 V=0

低频电容 半导体耗尽层电容是半导体侧总净电荷(公式 2.2)与半导体表面电势的微分,

(4.6)

该电容可以通过图 2.2 中的斜率以图形方式表示。 结合式(4.2)至式(4.6),可以完整地描述图4.1中曲线(a)所示的理想低频CV曲线。

5.参考文献()

“功率半导体器件基础知识”作者:B.

《半导体器件物理》,施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