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互联网

(衡实教育)刘校到处于中心城区的华阳小学学习

一路上,我和刘校长跟在后面,继续交流着上午的讲座的心得。 我非常赞同知识点结构化教学,我觉得学校可以尝试一下。 以学期甚至学年为单位,教师可以以学科核心能力为指导,尝试构建整体的学科知识点体系。 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更有目标意识。

两人聊得很投入,只是偶尔抬起头,就能看到面前校长的身影。 至于他们要去哪里,如何到达那里,他们不知道。 毕竟有人带路,我们只需要跟着走就可以了,不用担心找不到吃饭的地方。

步行的时间相当长,路也相当曲折,几经周折,我们还是没有到达目的地。 边走边聊天,在一条完全陌生的街道上,我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学生,前面的领头的是老师。 我们只需跟随,无需思考,更不用说调动自己的认知去主动探索。 曲折的路是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吃饭的地方是学习的目标或者要掌握的知识点。 这时候我们只需跟着老师一步一步来就可以了。 至于怎么走、要把握哪些标志、有哪些关键节点,则无需担心。 跟着我吧,目标就在不远处等着我。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老师”来指导,如果我们只是告诉我们地址,到了目的地需要掉头,我们就只能自己走。 我们一定会拿出手机,打开地图,建立一个宏观的路径概览。 感知,在脑海中规划出清晰的旅行路线地图。 这种方法肯定会帮助我们增强对学校周围环境的空间意识。 我来过这所学校很多次,但每次我都感到迷茫,不知道学校在周围主干道的什么位置。 这次也一样,我继续迷茫,甘愿被别人牵着走。 下次再来,肯定还是一样。

“你不觉得我们现在是完全无知的学生吗?我们对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和接下来要走的路完全迷茫了。” 我笑着问刘校长。

“这是一个非常贴切、生动的比喻,有时候课堂上的学生和老师就是这种状态。” 刘校长深信不疑。

“我们学校周围的路你很清楚吗?” 我继续问。

“那是自然的,你知道如何闭着眼睛走路吗?你也知道如何更方便、更优化地走路。”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这样一个清晰的知识图谱,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积极性就会非常高。”

“是的,主动建构会逐渐让知识点的结构变得清晰。老师就是要帮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而老师有一个清晰的知识图谱,这是前提。”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现象。 如果我坐汽车,我通常不会观察和注意我行走的路线。 显然,这是依赖造成的,就像几次坐车去华阳小学一样。 如果你自驾的话,肯定会提前选好路线,就知道现在在哪里了。 从起点到终点,你将拥有一张清晰完整的认知地图。 但坐车的时候,本该自己构建的知识图谱却被司机有意无意地抹掉了。 几个朋友还被一个看似奇怪又常见的疏忽现象所困扰——坐车时会晕车,但开车时头脑清醒,晕车现象就消失了。 有人说,这是因为压力大,注意力集中在开车上,记不住晕车或者没有精力晕车。 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更重要的是,你在开车时对路线有清晰的知识图谱。 您知道您已经走过哪些路以及下一步要转向哪里。 怎么会头晕呢? 从生理上来说,人脑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和平衡控制。 因此,对于晕车的人来说,闭上眼睛放松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相反,他们应该看看窗外,看看远处的街道和建筑物,这样他们的空间和物理状态的知识图谱才能得到平衡和整合。

可见知识图谱极其重要,构建知识图谱是学习的核心和目的。 正如吴刚平教授在上午复习时所说,我们的教学中知识点碎片化现象非常严重。 教师没有建立起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点图谱,更谈不上有意识、有目的地构建孩子的知识。 单击网络。 通过昏迷的方式让别人意识到自己显然是不可能的。 很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是在稀稀拉拉中进行的。 不清楚他们要去哪里,也没有必要了解和了解如何去。 他们只需要跟随。 课程的学习目标被撕成碎片,分散在课堂教学中。 因此,教与学就成了一件苦差事。 老师苦苦教,学生学得茫然。

换句话说,如果学科教师把六年的课程知识图谱构建得比较完整、清晰,他们就会知道每个阶段的重点任务是什么,知道每个学期、每个月要做什么,也知道每个阶段要做什么。逐步理解帮助孩子构建自己的知识图谱。 只有这样,才能教得清楚,学得清楚,教得清楚,学得清楚。 教与学将变得更有趣、更有价值、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