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互联网

骁龙8Gen3移动平台加持,小米、OPPO、iQOO等宣布

值得一提的是,一向以性能和游戏体验为核心卖点的iQOO 12系列机型,似乎得到的支持不仅仅是骁龙8 Gen3移动平台。 海外科技媒体消息显示,为了增强游戏性能,iQOO 12系列或将搭载具有硬件加速和光线追踪功能的专用显示芯片,可实现手游中的“超真实光照、反射和阴影” ,从而在沉浸感方面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事实上,在移动端加入光线追踪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2019年11月的软件绿色联盟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和网易就宣布在手游中实现光线追踪渲染。 到2021年底,三星基于AMD RDNA2 GPU相关技术的2200将带来光线追踪功能。 到2022年冬季,高通骁龙8 Gen2和联发科天玑9200也将加入支持硬件级光线追踪技术的行列。 。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个在手机行业出现了好几年的概念,今天依然能够成为手机厂商宣传新品的卖点呢? 当年小米MIX带来的全面屏概念,短短两年就成为智能手机产品的标配。 如今,几乎没有厂家在新产品的宣传中会特别强调这一点。 因此,如果一个概念或者新功能能够作为卖点,那一定是因为稀缺性。 厂家还强调的是“没人有,我有”。

因此,问题的核心是光线追踪技术为何在移动端稀缺。 是因为软硬件技术不支持吗? 当然不是。 光线追踪(Ray-)实际上是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 它利用光的可逆性进行反向计算,将一个场景的渲染任务从观察者(即玩家)的角度拆分为场景上的几束光线。 最直接的变化是玩家会看到光线及其产生的效果随着视角的移动而变化。

简单来说,在图形学领域,传统的光栅技术就像素描时手动描绘光影一样。 光影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绘画技术,而光线追踪相当于直接用光源来绘制现实中的参考物体。 光。 由于光线追踪是通过增加数倍的光线反射次数来达到更真实、更明亮的效果,所以它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光线具有反射、折射、吸收等不同的属性。 这些光线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反射、折射和吸收。 与场景的交互是否正确会带来巨大的计算量。

如今,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SoC的性能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以号称“业界首款支持移动硬件光线追踪”的联发科天玑9200为例。 这款SoC的GPU是-G715,是Mali-G715的光线追踪版本。 按照峰值频率计算,其 FP32 浮点运算能力已经达到了 2.,而高通刚刚发布的 8 Gen3 浮点运算能力甚至达到了 4。

相比之下,开启光追时代的 RTX 20系列的入门型号RTX 2060,其最大FP32浮点计算能力为6。因此,纯粹从计算能力角度来看,移动光线追踪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硬件基础。 不过,之所以至今尚未普及,是因为手游厂商对光线追踪的热情远不如PC游戏厂商。 目前,除网易外,行业对移动光线追踪的关注范围从国内外一线厂商到中小型团队。 态度几乎都是“无视”。

目前,在网上使用“手游+轻追”进行搜索时,显示的结果基本都集中在网易旗下的手游《逆水寒》。 无论是去年的骁龙技术峰会上,高通和网易宣布合作将在手游《逆水》中实现基于骁龙8 Gen2的光线追踪屏幕,还是今年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上, 《回水》手游在A17 Pro芯片的加持下,成为全球首款在手机上支持光线追踪的游戏。 就连移动端的光追这个概念,最早也是出现在网易游戏的《遇见逆水寒》中。

现阶段手游开发商对光追兴趣不大的关键原因是,在手游中应用光追的成本效益太低。

毫无疑问,光线追踪的卖点是让游戏画面更加真实,而这种真实感是由水面的反射、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等细节组成的。 然而,人眼的动态捕捉能力毕竟有限。 体现在游戏中,就是玩家的视线基本集中在自己控制的角色、敌方角色,以及地图、血量等一些内容上。 再加上手机屏幕本身尺寸的限制,光追带来的细节提升在动态游戏的信息处理过程中往往容易被玩家忽视。

因此,开发者面临着一个选择题:是否使用更复杂的渲染管线和更高的性能支出来换取玩家感知到的较差的画面真实性。 与更精美的竖画、更有趣的玩法、更华丽的表演、甚至更完整的剧情相比,光线追踪现在似乎更像是手游的“甜点”。 事实上,当时几乎还没有一款手游能够仅仅凭借顶尖的画面而获胜。 就连《原神》也依靠移动端的开放世界作为核心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光线追踪技术为代表的产品设计理念与当前手游行业普遍倡导的高DAU、低ARPU、长期运营的思路完全相反。 此外,如今手游行业最火的还有《蛋仔派对》等“派对游戏”,偏向于轻休闲,强调社交。

总之,光线追踪技术在移动端的应用不存在任何障碍。 然而,开发者仍然缺乏在游戏中应用光线追踪的动力。 因此,虽然上游厂商一直在倡导光线追踪,但游戏行业却没有持续的状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