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互联网

三国——中国古代最严重的货币危机进行时!

每一个王朝的崩溃,都必然带来经济的混乱。 历史上基本上每个朝代都经历过经济混乱的危机时刻。 下面我整理了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王朝不同时期的经济危机概况。 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请用百度搞清楚。

一、三国——中国古代最严重的货币危机

1.1董卓时期

汉末,桓、灵帝买官封爵,钱物流通混乱。 董卓在位时,不仅掠夺皇家珠宝和百姓财物,而且为了快速聚敛财富,干脆废除了汉武帝原有的五铢钱,并毁坏了所藏的十二尊铜人。到了秦代,就用它们铸造小钱。 小钱币直径1.2至1.5厘米,重量0.5至1克。 还刻有“五铢”二字。 这种钱因字体模糊,被后人嘲笑为无文钱。 正是因为这些少量的资金迅速涌入市场,才带来了货币的大幅贬值。

据《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传》六十二记载:“又破五铢钱,铸小钱。铜人、中虚、飞莲、铜马皆出洛阳”。又长安收以补钱。燕。故物贱而物贵,而粮石数万。而钱又不足,故民用之不便。它。”

物价飞涨,一把粮食就卖几十万。 很多人毕生积蓄都不够买一石粮食,只好用粮食换粮食。 情况很糟糕。

1.2 曹丕时期

曹操当相时,为了稳定物价,重新推行五铢钱足值,扩大农耕,兴修水利,恢复稳定。

曹丕即位后,迫不及待地大显身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财政改革。

黄初二年(221年),曹丕交粮价五铢。 以粮食和丝绸作为“货币”,这种复古的“货币”让老百姓一时间摸不着头脑,于是奸商开始将粮食浸泡在水里以增加粮食的重量,并用细丝代替指定的丝来诈骗。利率差异。 市场混乱,交易全是欺骗。 虽然朝廷的赏赐和粮饷仍然是粮食和丝绸,但老百姓根本就没有使用这种特殊的货币,直接回到了原始社会用几只羊换几头牛的时代。

1.3 东吴时期

嘉禾五年(236年),孙权强制流通“大全五百”,即一种新币价值五百五铢钱。 据《通典食货志》载,孙权铸造的大全五百,直径约3厘米,重约7.8克。 后来孙权觉得这种货币的面值还是太小了。 赤乌元年(238年)先后发行大全千、大全二千、大全五千等货币。 据《通典》记载,大全千枚直径约3.2厘米,重量约10.4克。 也就是说,实际上只相当于3.2个五铢钱的大全千,被迫兑换成1000个五铢钱。

赤乌九年(246年),孙权国库充盈,财力雄厚。 但人民无法抗拒这样的剥削,无法生存,骚乱不断。 糟糕的货币政策和连续的征伐使吴国的国库耗尽。 而且,由于蜀国和吴国的联系,两个通货膨胀国家竞相将本币贬值作为经济战的手段,通过贬值本币来防止本币大量流失。 (看,当时发生了货币战争。) 在铜本位经济体系中,价值十重的铜币被铸造成价值五千面值的大弹簧。 最终后果是你们自己承担,人民将遭受难以言喻的痛苦。 这或许是最终被魏国吞并的部分原因。

2、王莽新王朝——币制改革导致危机、国家崩溃

2.1 第一次货币改革

王莽在位第二年,又铸了错刀、契刀、大钱三种钱币。规定错刀一把价值五千,契刀一把价值五百,大钱一枚。价值50枚,加上原来的五铢钱,一共四个等级,同时流通。

一把五百契约剑重约16-17克,其币值相当于500枚五铢硬币。 五铢钱相当于贬值1/120。 一刀等于五千,俗称“金错刀”。 钱币上的“一刀”铭文中嵌有黄金。 该硬币重29克,但价值5000枚五铢硬币。 五泰铢硬币相当于贬值1/710。 传说,芒币甚至是国宝,黄金宝箱价值数万,其币值之高,令人咋舌。 王莽以低得惊人的成本掠夺了人民的巨额财富。

2.2 第二次币制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元年,王莽废弃了错剑、契约剑和五特币,铸造了其他小钱,面值50元、1面值。禁止取走铜和木炭的命令,以防止铸件被盗。”

2.3 第三次币制改革

“建国第二年,王莽改金、银、鳖、贝、钱、布,谓之宝货。每五物(钱、布以铜质,共一件事情),六个名字,二十八个等级。”

老百姓对王莽的钱币不信任,都用五铢钱自用。 王莽严禁,百姓反抗不已。 王莽迫于民愤,暂时废除了龟、贝等物品,只使用大小钱币。 同时,他加大了对偷钱的禁令。 一家赚了钱,五家坐在一起,都被囚禁为奴。

他滥用了五户同坐的非法铸法,恢复了收养儿童同坐的残酷法律。 犯法的人,不做官奴,而是用铁绳勒在脖子上,送到钟官那里去数十万。 到了中关后,他们不得不更换丈夫和妻子,甚至十之八九的人中有六十七人都担心死者。 这一法令加重了汉末以来奴隶问题的严重性,使百姓受苦最深,民怨最大。

2.4 第四次币制改革

地黄元年(公元20年),王莽废除一切旧钱,改用货物、布匹、货币。

虽然货币通胀较前三次有所下降,但由于王莽政权的倒行逆施,民众拒绝使用新朝货币,商业流通回归到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方式,造成经济混乱和经济混乱。加速了王莽财政的崩溃和人民的破产。 王莽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了他政权的垮台。

3、宋朝——中国历史上纸币第一次贬值

宋朝社会经济比较发达,但军事上长期处于防御态势。 军队大而弱,官员多而效率低,政府开支多而不受控制。 “冗官”、“冗兵”、“冗费”使宋朝从建国不久就陷入了财政危机的深渊,直至国家崩溃而无法自拔。

3.1饺子

通过发行交子(中国第一张纸币,百度算出来了),政府不仅瞬间拥有了数倍于本金的货币购买力,而且还获得了“纸墨费”的利润。 宋神宗时期,规定每期交子可使用两期。 这意味着市场上受欢迎的饺子总量增加了一倍。 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纸币贬值。

3.2 钱印

到了宋徽宗时期,国家财政缺口进一步扩大,于是进行了纸币改革。 从1107年到1109年,短短三年时间,原来流行的交子就停止了,改用一种新的纸币,叫“钱银”。 朝廷赐“钱银”代替铜钱给百姓,但百姓不能用钱银换取朝廷的铜钱。 也就是说,朝廷的钱只能出去,不能进来,结果社会上的钱越来越多,贬值的幅度比交子还要厉害。

3.3 惠子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国家一片废墟。 南宋渡过长江后,税源减少,财政能力进一步下降。 于是宋朝发行了另一种纸币,称为“会子”。 从理论上讲,宋朝政府为“惠子”建立的发行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但随着与金国的战争不断,这些制度很快就被政府自己打破了。 纸币超发、纸币贬值的闹剧再次上演。

在此期间,为了稳定金融体系,政府还多次拿出金银铜铁库存,并按一定比例收回贬值的旧汇子。 这样,政府就险些避免了纸币全面崩溃的风险。 但到了南宋嘉定年间,“惠子”已被贬低到大多数人不肯接受的地步。 国家法定货币变成了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