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互联网

教育培训学校教学教务工作中最常见的排课场景

1. 产品整体方案设计 1. 业务场景分析

排课是培训学校执行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教育培训学校教学和学术管理中最基本但又非常重要的一项。

排课的安排需要考虑到很多限制条件,而使用智能排课系统可以让机构的排课工作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课程安排面临着教学空间有限、教师变动、课程多样性、合班、同班多专业分层编班等诸多限制条件。 这些都是排课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帮助学术教师合理有序地安排教师、教室、学生资源,协调时间和计划,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系统提供多维度的统计报表查看和分析,更好地辅助教育管理需求,保证学院教育运营的准确性和效率。

2. 核心业务需求及痛点

1)痛点要求:

手工排课时,上下传递信息极其麻烦,而采用电脑排课,教学中的信息一目了然;

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估每位教师对教学的贡献、引导合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2)核心业务需求:

智能判断:根据老师的班级意图、班级科目、课程、上一课的上课地点,对已开课但尚未排课的班级自动生成排课记录;

确认:确认拟排班是否开班,最终由排班中心确认。

通知学区(校区主管、班主任)和班主任。

3)研究对象:

3、产品(技术)设计或关键内容调整

系统基于匹配优先级设置排课算法,推荐教师和教室,并生成排课记录。

4.产品运营和推广的核心量化指标 5.产品选型和开发计划

预计产品交货时间: XXXX

产品选型与开发:

2. 产品业务分析与设计 1. 业务定义

2、产品主要流程及相关说明

1)智能排课业务流程图:

2)流程描述,主要涉及三个步骤:

基本信息配置; 根据配置条件的优先级进行过滤匹配,推荐班主任及老师,选择最佳项目,进行集体排班; 经过人工微调后,生成确认的三维课表(班级表、教师表、课堂表)。

3)底层业务规则:

通过结合“教师空闲时间+课堂空闲时间+待排课时间+特殊条件规则”等关键信息,设计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确定每节课教学应占用的时间段,并保证任意一个时间段仅由一个班级、一名教师、一间教室占用。

4)主要要素状态演变及相关说明:

5)系统对接或集成。

3. 关键点流程和核心业务逻辑

1)核心要素的联动内容、关系及业务规则:

选择教师时,根据维护信息的优先级筛选符合条件的教师;

优先顺序为:教师资质>教师空闲时间>所属院系>拟就读校区>所属项目部>拟任课类型>教学年级>拟任课时间。

选择教室时,根据维护信息的优先级,筛选符合条件的教室;

优先顺序为:课堂空闲时间>校园>容量>硬件设施。

2)与现有系统的主要区别:

排课时,选择教师和教室,系统根据预设规则推荐合适的教师和教室,而不是线下反复确认,然后手动录入系统。

4. 产品目录菜单结构

3. 配置中心 1. 业务场景详细描述 2. 模块业务流程

3. 元素字段定义

4、详细功能设计

5. 原型页面

配置中心>基础配置,如下图:

点击“新建教师设置”按钮,进入“创建员工页面”,如下图:

配置中心>高级配置>约束原则,如下图:

点击编辑按钮,进入“修改公共配置页面”,如下图:

配置项“最小班级数”可用于设置多个校区类别的学生人数。 如下所示:

页面交互说明:点击➕添加新行显示; 单击 ➖ 删除要显示的行。

配置中心>高级配置>消息提醒,如下图:

四、排课中心 1、排课基本业务场景

排课的主要任务是对时间、教师、班级、教室、课程五个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和配置,进行排课批量匹配,生成目标排课,保证各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应满足以下限制:

同一教学班的学生不能同时安排两门以上的课程; 同一位老师不能同时安排两门以上的课程; 同一教室不能同时安排两门以上课程; 同时安排的课程总数不能大于限制。 提供的教室总数; 同一教学班的人数不能大于所分配教室的容量。

除满足上述硬性约束外,排课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2.系统推荐的优先原则

老师推荐的优先判断规则

课堂推荐优先级判定规则

3. 生成课程表

1)原型页面

进入课表中心,我的课表,可以查看“课表”、“老师课表”、“教室课表”,如下图:

点击“一键排课”按钮,进入“一键排课页面”,如下图:

点击“团体排课”按钮,进入“团体排课页面”,如下图:

5. 行为统计 1. 详细描述业务场景

收集时间点数据,统计课表,修改系统推荐的老师和教室的评分,验证系统推荐逻辑的准确性。

2. 元素字段定义

原型页面如下:

六、技术要求

关于本产品开发涉及的技术要求:

使用的载体:PC; 浏览器兼容性:(请提供您支持的浏览器,注意需要IE 8-IE10,如有特殊情况请说明); UI设计与制作; 性能、速度和并发性; 内部或外部数据接口:对接方式、对接领域、对接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