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互联网

模板拆除时需要注意什么?模板步距不应大于1.8m

1)拆模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一般应遵循先支撑、后拆除最后支撑、先非承重部分、后承重部分、从上到下的原则。 对于大型、复杂模板的拆除,应事先制定拆除计划。

2)对于非承重侧模板,只有在混凝土强度保证其表面和边缘不会因拆模而损坏时才能拆除模板; 对于承重模板,应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才可拆模; 混凝土模板拆除前需填写《拆除模板申请表》并同意后,方可拆除模板。

拆模板时,将高空钢管拆除,两人共同努力,防止钢管对楼板造成冲击荷载; 拆下来的模板和支架及时堆放运出。

同时,支撑体系需要认真验收。 水平、垂直扫杆的间距和高度有一定要求:模板支架必须配备垂直、水平扫杆。

垂直扫杆也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基底上皮不超过200mm的立杆上,水平扫杆也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扫杆正下方的立杆上。紧固件。

立杆的垂直和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模板支撑步距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宜大于1.8m。

由于标准层高为3.75m,根据规定,高度低于4m的,不需要剪式支撑。

4.2 钢筋工程

1、钢筋切割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钩增加长度综合考虑。

A。 直钢筋切割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吊钩增加长度

b. 弯曲钢筋的切割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吊钩增加长度

C。 箍筋切割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节值+挂钩附加长度

2、钢筋绑扎及安装:

单根钢筋加工完成后,可在车间内成型为钢架,然后运至现场安装。 只有条件不够时,才可以现场绑扎成型。

绑扎钢筋前,要仔细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核对成品尺寸规格是否与切割清单一致。 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绑牢; 受拉钢筋的绑扎接头长度应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板筋绑扎前,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的间距拉紧钢丝,并按钢丝绑扎,控制质量;

4.3具体工程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重要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的质量对结构的安全性和结构的造价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

1、现浇混凝土施工

(1). 泵送混凝土前,先从管道中泵入储料斗内的清水,润湿并清洗管道,然后将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加入储斗内。 一旦管道润滑完毕,您就可以开始泵送混凝土。

(2)。 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 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时,需要降低泵送速度。 暂时中断泵送时,不应停止搅拌。 当刀片卡住时,需要反转队列,然后正反转一定时间。 正转平稳后,即可继续泵送。

2、混凝土振动。

振动时应采用插入式振动,垂直操作,严格遵循“快插、慢抽”。 快速插入是为了防止表面混凝土被夯实和下部混凝土无法振捣,以及下面的混凝土分层。 、离析现象,慢拉是为了使混凝土填满振捣棒拉出时形成的间隙。 振动过程中,宜上下轻微抽动振动棒,使上下均匀。 振动棒的振动时间必须控制得当,混凝土会出现浮浆现象,不再出现气泡,表面不再沉降。

3、混凝土质量检验。

混凝土验收分为初步验收和现浇结构验收。 即混凝土模板拆除后,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进行初步验收,并在完成混凝土强度报告后,对混凝土进行检验批验收。

(1).首先划分检验批次:

混凝土验收按施工流程分段分检验批次。 验收前,与监理单位共同划分检验批次,确定检验批次数量。

(2).技术保证信息

混凝土供应单位提供信息。

混凝土配合比注意事项; 具体证书; 混凝土氯碱总量计算表;

(3)。 施工现场具体信息

现场标准养护试块抗压强度报告及强度统计及评定记录、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 混凝土施工记录、施工缝隐(预)检记录、预拌混凝土运输单; 混凝土养护责任卡;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4).混凝土外观质量

混凝土结构外观不应有严重缺陷,并及时制定处理方案并进行处理。

这是在检查二标10层墙体钢筋时发现的。 雨棚板处混凝土采用素混凝土,提前拆除模板,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解决办法就是把它敲出来重做,并按图纸要求设置钢筋。

4.4 安全措施

以上是我在现场接触到的三个施工流程,但作为一名安全员,我接触到的更多的是安全相关的管理和防护。

一是起重机械和垂直运输机械的管理。 所有起重机械必须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机械性能良好、安全可靠、操作规范,坚决防止起重机械、垂直运输机械倒塌、坠落,以及吊物坠落和坠落事故。对人造成伤害。 等待事故发生; 同时,塔吊的吊装也需要通过安全质量检验部门,不得擅自吊装。

二是建筑用电管理。 要规范施工,对线路进行全面维护,严防因用电不当引发的触电和火灾、触电等事故;

三是搭设脚手架和安全网。 脚手架搭设必须规范、牢固,安全网必须密封到位,防止脚手架倒塌、高空坠落等事故发生;

四是基坑支护。 应将基坑支护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边坡支护加固措施,防止基坑塌方事故的发生;

五是高空作业管理。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要求佩戴安全带,严防野蛮施工,有效防止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

六是严防自然灾害。 特别是位于山脚、山坡、低洼地区的施工工地,必须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进行详细检查,确保不因自然灾害发生事故;

七、模板支撑,检查模板支撑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遵守操作规程;

八是市政建设安全管理中,必须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关键部位必须有专人值守。 特别要加强夜间施工的安全管理,杜绝倒塌、渗水、窒息等安全事故;

九是临时生活设施管理。 临时生活设施必须按照标准要求设置,坚固可靠、清洁卫生,防止倒塌、火灾、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事故。

4.5 防护措施:

由于工程和工艺要求,在孔洞及其他可能导致人、物坠落或危及人身安全的孔洞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安装防护设施。

1. 边长小于50厘米的地板开口必须被遮盖。 盖子必须能够保持四周平衡,并有措施固定其位置。

2、孔下设置边长50-150cm的安全网。

3、边长大于150cm的洞口,除周围设有防护围栏外,洞口下方还应设置水平安全网。

(在实际施工中,基本上所有可能造成不安全隐患的开口都必须予以保护,而不仅仅是符合这些规范的开口)

4、电梯井道的防护:主体施工阶段,各电梯井道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 水平方向应设置两根栏杆。 第一个栏杆距离地面400mm,第二个栏杆距离地面400mm。 在他们周围挂上防护栏杆。 完整的安全网。 电梯井道内每三层应安装水平大眼网。

(实际施工中,每隔三层铺一层竹模板。) 脚手架搭设基本要求及规范:

底部:将其放置在平坦坚固的地面上,杆下有滑橇。

垂直杆之间的距离为1-1.5米,上下水平杆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2米。

垂直方向每隔4米、水平方向每隔4-6米必须与建筑物连接脚手架以稳定结构,并必须安装剪力支撑或立杆等稳定措施。

所有脚手架必须安装平稳,工作面平台全覆盖,平台宽度不小于0.6米,两块木板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3厘米。

安装钢管脚手架的地方:如有电气布线设备,在脚手架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应断电或拆除。

脚手架区域外应设置围栏和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并被高处坠落物砸伤。

人工搬运脚手架时,每层必须有专人。

脚手架材料不能丢弃。

脚手架必须保持清洁,不得堆放材料和杂物,所有空气通道和工作平台必须始终保持畅通和清洁。

高空作业区域内,严禁外来人员进入。

上下层同时作业时,必须在上下层设置专用防护棚或其他隔离设施,并禁止人员在同一垂直线以下作业。

脚手架必须设有防护安全网,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不合格的脚手架严禁使用。

5、实习经历:

虽然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以前,我只是粗略地知道一些施工技术的要点,但对具体的施工环节和具体的施工步骤却知之甚少。 但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对框架结构的主要施工流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学会了抄写、放线等技术人员的一些基本工作。

学会了如何用水平仪测量沉降,了解了梁、板、柱钢筋的搭接和锚固情况; 如何根据水平施工图检查现场钢筋,如何支撑脚手架和模板,如何设置悬臂架。 在施工现场的这段时间,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实践经验,还有工人们的勤奋、朴实、拼搏和勇敢。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项目成本有了很好的了解。 这个专业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我坚信,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将使我受益终生。 毕业后我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验证。 我会继续理解并珍惜这次实习。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 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电大土木工程实习报告2

1、实习流程:

在大学里,我们学习的土木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测量实习对于培养我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内容,对以后的投资有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工程建设工作,投资未来的工作,将使你受益终生。 在学校和院系的安排下,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安排了为期一周半的实习。 下面我将我们实习的目的、过程、实习经历和建议阐述如下:

2、实习目的:

1、熟练使用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等);

2、掌握线测量和四级水平测量的观察和计算方法;

3、掌握经纬仪与绘图板的配合来绘制局部点。

3、仪器和工具:

1、每组导体测量均使用经纬仪(带三脚架);

2、水平测量各组将获赠:DS3水平仪1个(带三脚架)、水平杆1对、水平手册1本;

3、测量折断点,每组需要一块画板、一个量角器和一些图钉;

4. 自备:铅笔(3H或4H)、橡皮、尺子。

4、实习原则:

利用经纬仪进行小范围的线测和地形测绘。

1: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的方法和原理;

2:四级练级的方法和原则;

3:视距测量方法及原理;

五:实习具体流程

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过程:

①参观并选择地点

现场选择根点时应注意的事项:

1、导体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材质坚硬、可长期存放、易于观察的地方;

2、相邻线点之间有良好的沟通,便于测量角度和边缘;

3、指挥点视场角宽,控制面大,便于对周围地物、地貌特征点进行测绘;

4、电线的边长应大致相等,避免太长或太短,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3倍。 根据我校师资区的地形条件,我们选取​​了5个封闭图根点,这5个点均满足上述要求。

②现场测量

现场测量可分为角度测量和边长测量。 在进行边长和角度测量之前,我们应该检查经纬仪:

1、瞄准部水平管轴线应与垂直轴线垂直;

2、望远镜的准直轴应与水平轴垂直;

3、水平轴应与垂直轴垂直;

4. 垂直十字线应垂直于水平轴。

保证了以上条件后,我们就开始了测量工作。

另外,测量前应测量仪器的垂直折射率差。 测量垂直板指数差的方法是在测地面上找到A、B两点,首先将经纬仪放置并调平。 然后将经纬仪转向左,瞄准目标A,读取水平板读数。 然后将目标对准另一个目标B读取数据。 然后将经纬仪向右转动寻找目标B并读取数据,然后将经纬仪逆时针转回A处读取数据。 根据公式,计算出指标差值X。

六、实习流程

我们这次实习从2014年6月18日上午开始,到6月27日晚结束。6月18日凌晨,我们召开了实习动员会。 老师详细讲解了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图根控制地形图的测绘以及地形图的整理。 我们九点钟收到了仪器。 下午2点30分,我们开始勘察选址。 地点在西南大学教职员区附近。 我们选择的位置比较平坦,但是建筑物很多。 另外,花草树木也较多,使得各个点之间的相互可视性不太理想,给我们的测量带来了一些不便,增加了难度。 但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做出了选择。 起初,我们的点位选择并不是很合理。 后来根据老师的知识,我们做了最后的选点,选出了5个控制点。 在选择点时,我们关注所选点的可见性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 为了控制,要求在200m×200m的范围内按1:500的比例绘制。 选择点后,用油漆将它们标记为根控制点。 选点后,对每个地图和控制点进行详细测量,主要是水平角度的测量和线距的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了经纬仪的使用,特别是水平角的测量,采用圆测量法,消除了2C误差和水平轴错误。 一开始的角度测量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仪器的使用不是很容易。 熟练,但仪器损坏。 最后,更换了仪器。 测量结果准确,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与此同时,团队的其他成员也及时记录下来,然后测量了两点之间的距离。 ,记录尺上、中、下线的读数,并做好记录,连续测量5个可控点。 就这样,我们测量了大约一天半的时间。 之后我们进行了第四级电平测量,进行了电平测量。 通过它,我们进一步熟悉了四级练级的流程,简单来说就是:练级,背靠背,黑黑红红。 之后,我们进行了内部计算来评估角度和距离。 在专业处理过程中,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完成内部计算。 计算时,角度均以秒为单位,边长、坐标增量和坐标均以毫米为单位,检查评估的差异是否超过角度闭合公差。 值超出限制,距离闭合差值是否小于1/2000。 若不符合要求,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试。

7. 实习经历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掌握根控测量、导线测量、四级水准测量等野外测量的方法步骤以及计算方法在行业中。 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充分锻炼我们测量工作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进一步加深和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通过这次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我有所收获,党然也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 我先说一下这次实习的收获。

第一,在专业知识的掌握方面;

主要收获是仪器使用的进一步熟练和数据计算整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通过实际操作、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和步骤。 通过这次实习,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位和调整。 这主要是因为在这次实习中,通过经纬仪的广泛应用,我熟练了经纬仪的定心、调平的步骤,进一步熟练了经纬仪的整体,比如粗加工工序。 能够熟练地调整支架来快速完成粗调平,仅这个过程就比以前快得多,从而大大减少了仪器对中和调平所需的时间。

二是计算、处理、组织数据的能力增强;

在这次实习中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之前接触到的数据并不是我自己实际测量得到的结果。 校对时误差往往在允许范围内。 这次通过自己的实测实践得到的数据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有些问题超出了允许的误差范围。 数据计算和排序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 我们在排序和计算时需要格外小心。 同时,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可以用来避免由于排序和计算而产生的结果。 错误。 首先,我们在数据记录上一定要清晰明确,因为我们的数据采集是在当天的工作完成之后进行的。 由于数据量较大,如果记得不够清楚,往往会找不到数据或者无法区分记录的数字。 另外,在记录数据的过程中,需要随时检查数据是否可用,以免最终编译时发现过多的错误,耽误项目进度。 在计算数据时,可以使用多种数学方法来检查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一个人先计算出数据,然后与另一个人核对。 本次实习进行了大量的基准测量。 仪器的i角误差虽然很小,但经常存在。 读取前后视距时,尽量使前后视距基本相等,这样数据才能比较准确,然后才能测量整个区域。 延伸,选点时尽量寻找各个方向能见度好的点,尤其要注意建筑物周围植物的影响。 在开始日常工作之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并定期对每个点进行编号。 大家要分工明确,实测时要有顺序。 不得随意设立测量站。 数据记录应清晰、准确。 最好有固定的人每天记录数据。 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数据的清晰度和记录格式的统一性。 数据记录人员和读取人员应密切配合,相互提醒每项数据应单独记录。 我再次申请,确保我没有任何错误地通过了这次实习。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通过这次实习我获得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

实习是大家共同努力完成的任务。 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密切合作。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没有团队精神,我们什么都不是。 未能按时完成任务。

电大土木工程实习报告3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其使命是让学生在毕业设计前了解国内土木工程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前景,增强感性认识,开阔视野,收集毕业设计资料,学以致用,全面了解规划、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工作,了解工程师的职责,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打下毕业设计的基础。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现代建筑技术等土木工程的最新发展,培养热爱本专业、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二、实习内容

1、参观已建成的典型、有特色的新型土木工程项目,了解最新的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和技术。

2、参观典型、特色在建工程,了解最新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优秀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

3.专题讲座。 通过基础、结构、施工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讲座,了解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4、根据毕业设计主题,有针对性地参观已建成或在建的项目,收集毕业设计资料。

三、实习方式

(1)听取报告:实习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就新型建筑材料、基础、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等向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最新技术和成果。以上几个方面。

(2)组织参观:组织参观实习单位的施工现场和现有建筑,通过参观已建成或有特色的项目,了解最新的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和技术以及优秀企业的管理工作。正在建设中。 。

(3)实习日记:实习期间,学生应将日常工作、观察研究成果、聆听报告等认真记录到实习日记中。 教师要随时查看实习日记。

(4)业务专题报告:业务专题报告要求学生运用在学校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对实习的某一方面进行详细、全面、深入的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提交书面实习报告。 报告的内容可以是对实习收获的概述和总结,也可以是针对某一专题的专题报告,总结实习收获并对实习工作提出建议。 改进建议。 实习报告能够体现学生对实习内容理解的深度,以及学生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实习报告应图文并茂,总字数不少于5000字。

(6)实习评估:实习讲师根据实习教练,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实习辩护的评论来确定最终实习得分。 实习结果将以五分制评估(优秀,良好,平均,传球和失败)。 。

4.实习接受内容和接受方法

(1)接受内容:讲师的评论,实习日记,实习报告

(2)接受方法:评估分数后,每个分支机构的学术事务办公室将分数将分数发送给RTVU的土木工程教学和研究办公室以进行记录。 在毕业后,卫冕老师将接受他们的接受。

5.时间安排

1.在第二周(3月8日至3月12日),校长组织,动员和安排。

2.从第三周到第13周(3月13日至5月28日),学生将向班级老师报告实习表并接受记录。 同时,他们将进行实习并完成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等,并同时提交给班级老师。

在5月28日之前,班级老师将向学术事务办公室提交毕业实习家庭作业和“年级注册表格”。

[TVU土木工程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报告10-21

RTVU土木工程纸08-27

土木工程认知实习工作报告11-25

民间建筑毕业实习报告12-21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15

土木工程生产实习报告07-20

土木工程实习证书03-03

毕业土木工程实习评估报告08-04

土木工程实习报告的样本论文11-21

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样本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