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互联网

“小切口”立法应发挥“快而灵”作用

“小切口”立法是近年来地方人大立法改革探索的新趋势。 直接针对医疗违法犯罪行为的《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鼓励和规范现场救助行为的《湖南省现场救助规定》、旨在打击医疗违法犯罪行为的《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规定》为提高母婴健康,《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管条例》重点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管体系……这些地方立法单从“关键词”就能看出其主题特色,聚焦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填补国家立法实施空白 一些地方操作性法规的空白,体现了地方立法的创新作为,为地方政府改善民生、提升法治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治理现代化和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研究丰富立法形式,既可以搞一些‘大的’,也可以搞一些‘小而快的’,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站在提升地方治理水平的最前列 从角度看,“小切口”立法的初衷是为了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执行性、补充性、实验性作用。 国家立法往往侧重于从全局和国家宏观角度进行规定。 将这样的高层法律落实到地方政府并付诸实施,往往需要一些落实和补充的微观制度安排。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经济新业态、新消费形态不断涌现,新的社会关系引发了一系列备受关注的新治理问题。 “小切口”立法可以充分发挥“快速、灵活”的优势,为相关部门有效应对新问题提供指引,为国家层面的宏观立法积累经验。

“小切口”立法的关键在于“站得住、可行、真管用”。 首先,立法选题要符合本地实际,突出问题导向。 例如,近年来,广东提出了“粤菜大厨”、“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个特色民生工程,着力“稳就业”,壮大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广东省人大立法工作突出重点、谋划审查制定促进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现了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次,在立法内容的重点上,应突出对相关主体的权责、权利和义务的明确和细化,突出提供相关服务、实施相关监管等流程和环节的协同规范。 ,从而提高相关法规、规章的可操作性。 性别。

通过“小切口”立法回应社会公众关切,为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治理赋能,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的创新之举。 也是地方人大加强职能、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 值得发挥积极作用。

(摘自《南方日报》,原题为《用“小砍”立法赋权提升治理水平》)

《人民日报》(2022年4月7日第05页)